沈瑜看到张鞠也来了,她却非常低调,和沈瑜说了几句话,就去找熟悉的人聊天儿。
嘉宾们大多数都是中年往上的人,极少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沈瑜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很多人都在打听这个这么年轻,却戴着嘉宾标牌儿的人,是哪一位?
沈承和朱丽霞在观众席就坐,看到自己儿子在嘉宾群里,从容的与一帮朋友打招呼,愈发欣慰。
沈瑜在人群中看到了收藏协会的几位会员。他只认识其中的王问会长。
王问看到了沈瑜,急忙向他招手示意等沈瑜走过去,就给他介绍另外几位会员。一位是收藏协会秘书长,另一位是协会理事。他们几人跟各部门打交道比较多,故此今天也来出席。三个人知道沈瑜是这次捐赠的主角,都向他表示祝贺。
就在这种应酬中,广播中响起司仪悦耳的声音:“各位来宾请就坐,捐赠仪式马上开始。”
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一众宾客来到嘉宾席就坐,之后两位司仪走上主席台。
“各位来宾,欢迎来到滨海博物馆……”
先后有数位嘉宾上去致辞,紧接,捐赠仪式开始。沈瑜作为捐赠人向和接受捐赠的博物馆和档案馆,交接了物品。真实的物品早已在博物馆中展览,这里只是一个仪式。
交接过程中,下面的闪光灯闪烁。
沈承和朱丽霞看着儿子在台上的表现,感觉眼睛都有些湿润了。从担忧孩子的学费,到如今家里的变化,仅仅只是过了几个月。
沈瑜没注意到,嘉宾席上还有几位滨海大学的代表。其中一位头发已经稀疏的老人,正看着笑咪咪的看着交接仪式。他的旁边还有一位额头皱纹极深的中年人。
如果沈瑜看到他们,就会能认出脸上皱纹很深的中年人,是滨海大学艺术学院的副教授陈集,曾经给沈瑜的班级上过美术史论。那位头发稀疏的老人,正是艺术学院的王院长。
陈集小声的向王院长说了几句话。王院长愣了一下。凝神看了看沈瑜,然后问道:“这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我怎么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陈集说:“我也是刚认出来。还是一起来的姜白老师提醒了我。”
……
签字完成之后,大部分的仪式结束。李馆长给沈瑜介绍了其他地方博物馆的研究员。几人互留了通信方式。接着,博物馆的展览开始,很多宾客都去参观。
沈瑜没有跟进去,他已经看到人群中的姜白老师。
他主动走过去,“姜老师,今天没休息?”
姜老师神色古怪的看着他:“你隐藏的够深的。我接到通知,跟着陈教授和王院长来参加仪式,怎么也没想到,主角居然是你!”
沈瑜说道:“姜老师,您别这么说,我也没想到这事办的这么大,还把您都惊动了。”
姜老师说:“我带你去见院长,你那个事—”
沈瑜说:“姜老师,那个事儿就别提了,那是小事儿。”
王院长和陈副教授正准备进入展馆,就看到姜老师戴着沈瑜走了过来。
沈瑜走近后,主动打招呼:“王院长好。陈教授好。”
王院长笑着和沈瑜握手:“沈瑜同学你好。”他对陈教授和姜老师说:“这是我们学校的优秀学生,我以前竟然不认知,看来是对学生关心的不够。”
沈瑜说:“我在学校里表现一般,不算优秀学生,一般不会引人注意。”
陈教授说:“沈瑜同学一向是比较低调,喜欢做实事儿。当时给他们上课的时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院长说:“以后,我们还要多发倔这样的优秀学生。”
两位老师夸赞沈瑜的时候,姜白一直示意他找机会提一提自己的事儿,沈瑜却当做没看见,始终没开口。
很快,有熟悉的朋友招呼王院长几人去参观。陈教授还想与博物馆联系展览场地的事,也跟了进去。
沈瑜看看事情已经基本结束,已经有嘉宾先后离开,觉得剩下的事情应该和自己没关系了,自己离开之前,应该与博物馆的负责人打个招呼。
找到李院长的时候,看到陈教授和姜老师人群外面等候,明显脸色不是太好。
他找了一个机会,对李院长说:“院长,仪式结束,我就先告辞了。”
李管长说:“沈先生,等座谈会之后。一批朋友私下里聚一聚,是我个人出资。你别急着走。”
沈瑜笑着说:“您几位都是长辈,我一个晚辈去了有点尴尬。今天,我父母也来了,我要先送老人回家。”
李馆长见他确实想离开,便没再强留。
沈瑜走出人群,就看到姜老师有些着急的对自己招手。
第260章 轻松过关,年轻人的聚会
沈瑜看到了姜老师的表情,又看到陈副教授也站在一旁,暗自猜测会是什么事儿。他走过去,问道:“陈教授,姜老师,我正好回家,我送你们?”
陈副教授笑着道:“你不用送我们。另有个事情想麻烦你,咱们学院正在联系师生联展的事儿,你如果有机会,能不能帮着学院与博物馆间联系一下?”
沈瑜明知故问:“联展的事儿,还没联系好吗?”
姜老师说:“博物馆方面给的答复是,美术展馆最近的展览太多,没有时间安排。”
沈瑜沉思片刻,对两位老师说:“我跟博物馆的联系,就是捐赠个东西。如果论关系,恐怕连朋友都未必能算得上。你让我试试,我只能尽力去试试,但是,您二位可别存有希望。”
陈教授说:“咱们一起尽力吧,这次联展,对师生,对学校都很重要,如果你能联系成功,我也帮你争取一个名额。”
沈瑜在心里呵呵了一声,答应两位老师之后,便去找自己父母。
陈教授和姜白待宾客们离开,又一次找了李馆长,李馆长依旧说最近没有时间。
两个人正商量还有什么办法,姜老师接到了教务处打来的电话。她边听电话,同时无声的对陈副教授说:“问联系场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