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说道:“我们来卖几件东西。”
店员笑容可掬的说道:“您稍等。”
她走到何年身边说了几句话。
何年请另一位高级鉴定师姚文接待三个古怪客人,自己带着几个年轻鉴定师走了过来,与一老一少打招呼。
沈瑜跟在几个人的身后,走进店里。
胡云霞的目光看了过来,沈瑜用眼神示意,自己只是看看。昨天,胡云霞找机会,把章率做的事情告诉了沈瑜。两个人算是正式认识了。
沈瑜进入商店,首先注意到,之前走进来的三个古怪人,已经和姚文师傅开始聊天,其中一个人拿出了一件梅瓶,摆在了桌面上。
沈瑜悄悄查看地图,梅瓶是真古董,而且价值不菲,那不是自己的目标。
王问站在一旁,听着姚文和对方谈论梅瓶的价值。
何年请一老一少坐下,慢慢看文物。他也注意到沈瑜跟了过来,面色平静。
沈瑜从何年与一老一少的聊天中,知道二人姓齐,真的是父子关系,是从邻县过来的。
老齐说道:“家里祖上留下了几件东西,听老人说,都是清朝的古董。我想拿来换了钱,给家里添置点儿东西。”
何年说:“您放心,在我们这里,只要您的东西好,我们会给一个公道的价格。”
老齐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长条盒子。他打开盒子,拿出一个卷轴放在鉴定桌上。
何年示意老齐将卷轴打开。
沈瑜以为老者拿出的是一幅画。卷轴被打开之后,他看到的是一副关公像。
黄色锦地上,关公跨马扬刀,神态威严,与常见的关公形象不同。画面上,远处山峰之间烟雾缭绕,生动逼真。
可是,沈瑜总觉得画面有些古怪。
他凑近了仔细查看,呵呵,这关公像居然是绣的,也就说这是一幅刺绣作品,用的是中国书画的装裱办法。
沈瑜已经有了书画鉴定初级技能,察觉装裱方式和绣刺绣品有些不搭配。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再次点开地图。从地图上看,老齐拿出来的刺绣,显示的是蓝点,也就是说,刺绣是有价值的,可为什么看起来有些怪呀?
何年看到这幅刺绣作品,没有急于评价,他先是端详良久,又取出放大镜,仔细的查看了刺绣上面的细节。他查看文物的时候,身边围绕的几个年轻鉴定师,也都在仔细观察。
何年收起放大镜,对周边的徒弟们说:“说说你们的看法。”
沈瑜看到几个年轻鉴定师有些犹豫,还是,那个陷害自己的章率抢先开口。
“师父,我看这件作品,可能是清晚期的刺绣,其工艺是模仿苏绣。价值大概在五千元元左右。”
何年点了点头,看向其他几人。
几个鉴定师有说刺绣是清中期的作品,有说民国的作品,价格都没超过一万。
老齐父子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
何年听完徒弟们的话,似乎注意到老齐的脸色不好,没有点评徒弟的判断。
他对老齐说道:“齐老先生,有句话我就直说了,您这件绣品很好,有顾绣的意韵。但是,从装裱工艺来看,它应该是清中晚期的作品。也就是说,这件刺绣可能是清朝时期的工匠,仿制明朝刺绣的这么一副作品。”
第19章 太狮少狮,青金石雕
风扇呼呼的吹出热风,文物商店里的店员们都感觉热的难受。
老齐却感觉到有一丝冰凉,透入骨髓。因为,他从鉴定师的话语中,听出了不好的意思。
他定了定心神,怀着希望问道:“您店里收吗?能卖多少钱?”
何年说:“这件刺绣的工艺很好,也算是老物件。如果按照店里的收购标准,价格可以定在八千元。”
这价格比老齐预想的价格要低。他说道:“这刺绣不是清晚期的。据家里几代人回忆,这幅刺绣一直在家里留存,至少是乾隆年间的。这,八千元太低了。”
何年耐心的说道:“老先生,我们这里是明码标价,给出的收购价格,都按照店里制定的判断标准进行。既不亏顾客,也不能亏了国家的买卖。”
老齐的儿子轻咳了一声。
老齐犹豫不定,开始用眼角余光寻找沈瑜的身影。
沈瑜悄悄挪动了一下,让老齐看到自己,同时,他装作擦汗的样子,对老齐点了点头。
老齐看到沈瑜,心中莫明的多了一点底气。他琢磨了片刻,咬了咬牙说:“我先考虑考虑吧,我这里还有两样东西,您也一块儿给看看。”
他将刺绣收起来,让儿子把包裹打开。
小齐拿出了一个木盒,打开盒盖把东西展示给众人。
沈瑜看到,大盒子里面是一块儿体积不小的石雕,有二十多厘米长,雕的是一只狮子。不对,他仔细看了一下,应该是雕刻了两只狮子。
大狮口衔绣球,身体蜷卧,小狮子伏于大狮的背上,这应该叫太师少师。
只不过,石雕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看上去色泽泛灰,遍体斑痕,偶尔有一点儿蓝色,也显得暗淡。甚至很多地方有石灰的质感。
文物商店的几个鉴定师看到石雕,忍不住摇头。
几个鉴定师还没有评论,小齐又拿出一个纸糊的盒子,里面装着几只毛笔。他把毛笔拿出来,在桌面上排开。
沈瑜数了一遍,一共三支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