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专家欣赏过钱币之后,彭经理过来询问:“陈老师,起拍价,您看怎么定啊?”
几位鉴定师与拍卖定价师,商议决定,普通四笔正隆元宝,一共有四十三枚,按一枚一百元的价格,是四千元的起拍价。
另外,还有十四枚少见的古币。这几枚照一枚两千元计算,那就是两万八千元。
考虑到这是比较齐全的正隆元宝,所以,专家决定吧,起拍价定在四万元。
于老师还建议,把两枚损坏的钱币也放进去,这样更全面真实。
杨老问沈瑜:“小伙子,还没有别的东西了?”
沈瑜摇头:“没了,就这些。”
几位专家已经熟悉了沈瑜的习惯。
听到这里,王问也松了一口气。这小伙子在自己眼皮底下捡漏,让他感觉脸红。看到他收的东西种类比较杂,总算心里有了些平衡。年轻人还不算太逆天。
沈承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大脑中轰鸣作响。
昨日里,沈瑜已经钱币的价钱告诉他。他还埋怨沈瑜,如果这批东西是假的,那么,这笔钱可就打了水漂。如今,听到起拍价格比购买价居然翻了几倍,顿时不知该如何评价。心中被惊喜的情绪充满,已经把忐忑的情绪扔到了九霄云外。
直到沈瑜拉了他一把,“爸,咱们去办手续吧。”
沈承这才反应过来,跟着彭经理签了合同,做了公证,把东西送入保险库。
两人走出了银海大厦。
沈承向沈瑜询问:“小瑜,你有没有算过,你送来的这些东西一共能卖多少钱?”
沈瑜说:“现在都是起拍价,最终什么价格还不知道。”他一笔一笔的算给父亲听。
“钱币大概是五万元,玉羊起拍价是两万。笔舔起拍价八千,青瓷镇纸起拍价是一万五千。希望最后能卖个二十万左右。”
沈承说道:“如果真的卖二十万。那差不多,就是我和你妈十年的工资呀!”
沈瑜说道:“放心吧,我会挣更多的钱。爸,跟您商量个事,等我挣了钱,咱们就买个新房,怎么样?”
第16章 大家都看走眼了
滨海文物商店,客人进进出出。
何年坐在休息椅上,端着一杯茶慢慢品尝。前两天在拍卖行丢了面子,也不知怎么搞的,消息散播的很快,他好容易才把这事儿平息下来。
店里的店员和鉴定师似乎看出他心情不好,平日里喜欢献殷勤的几个人,也不敢轻易的往上凑。
可是这种做法,反倒让何年心里更不舒服。这帮家伙是看我倒霉出事儿了,就想跟我撇清关系是吧?
一帮鉴定师,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何年嫉恨,还打算着等何年心情好了,再凑过去。
何年看着店里面的每一个人,越看越不顺眼,干脆把目光看向了窗外,看海景可比看这帮人舒服多了。
但是,当他的目光扫了一圈之后。
店里的店员就听到啪的一声。
有人装作不经意,向何年的位置看过去。
那声音,是何年把杯盖拍下的声响。
何年又一次看到了那个让他丢脸人。
店员们,注意到了何年的异样,也向外看。
胡云霞看到了沈瑜。
沈瑜坐在商店对面的休息椅上,正和旁边的摊贩聊天儿。
胡云霞悄悄的看了看脸色不好的何年,再回想起商店里流传的那个传闻,暗中猜测,从何年眼钱捡漏的那个人就是沈瑜?
她心中一动,之前,自己看到沈瑜卖古董的举动,就留了联系方式。但是,好几天没见到他,也没有消息。今天,他又出现了,用什么办法才能和他联系上?
沈瑜从文化市场买到几样古玩之后,再也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只能回到文物商店门口,继续守株待兔。
摆摊儿的袁哥好几天没看到沈瑜,见到他来了,急忙打招呼,
“这几天你都没来,有事儿吗?”
沈瑜说:“家里有事儿,留在家里帮忙,有了时间就出来了。”
他看到袁先达摊子上的商品换了一茬,就问到:“袁哥,你原来的那些工艺品,贝壳什么的都不卖了?怎么换了东西了?”
袁先达说道:“我也是受你启发,原本卖那些工艺品,只能挣个吃喝。我弄了些手串儿文玩类的古董,看看能不能卖一卖。”
沈瑜听了之后,顿时觉得哭笑不得,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把袁先达给带歪了。
他看了一遍摊子上面的古董,基本可以断定,都是工艺品。
沈瑜问道:“袁哥,你这些东西都是从哪儿进的?”
袁先达小声的说:“批发市场就有,他们从几个作坊进货。你看看,我这些手串儿都不错。”
沈瑜说:“袁哥,你曾经劝我的话,都忘了?”
袁先达说:“记得,我可不敢去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