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950

第44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和朱可夫不一样的是,顾青这些解放军的旅长们并不担心联合军演的问题,毕竟到时候是苏联红军配合解放军行动,而不是反过来。一想到能够在东欧平原上飙坦克,79集的几位高级军官们就心花怒放,虽然只是演习,不是他们真正在想象的那种钢铁洪流席卷欧洲饮马直布罗陀的场面,但也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了。
“你们的突破部队行军速度真的非常快,几年前我们在欧洲平原上作战的时候,如果也能有这样的突破速度就好了。”朱可夫收起自己的笔记本,重新把视线投向机舱外的战场。
“在不久之后得到这样的能力也不算太晚。”顾青回答道。
此刻机舱外的战场上,教导队终于展开了演习中的最后一场进攻,红军已经不得不收缩兵力固守他们仅存的物资补给基地,而先前派出攻击蓝军重要据点的穿插部队已经失去联系,大约是凶多吉少。直升机上的几位解放军将领正在自己的笔记上快速地书写他们观察到的细节,今天的这场演习比之前几场打得更加激烈,最后的总攻阶段也许会有新战术的出现。
但是到了最后,教导队的指挥官似乎不打算在取得巨大优势的情况下搞小动作了,被包围起来的红军再次受到了多层次的火力打击,最终在被判定减员95%后,红军部队在演习中失败。
“让我来评价的话,无论是纳粹还是现在的美国人,都没办法向你们这支‘红军’一样抵抗这么长的时间,他们甚至不会撑得住第一波次的进攻。”朱可夫看完演习的结果之后评价道,他一直觉得解放军的军演实在是太小题大做了。
“现实情况毕竟有所不同,现在美国人已经全力投入军事建设,他们在这方面的速度和能力不容小觑,我们也不得不做好任何打算。”顾青回应道。
中苏两支军队的建设目标到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一致的了,解放军从保家卫国、服务人民到和苏联红军肩并肩、为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全人类而奋斗,这是一种巨大的跨越。
当直升机从战场上正在庆祝胜利的教导队战士们的头顶飞过时,朱可夫隐约听到了那些战士们在高声地歌唱,那是一首被改编过的他很熟悉的军歌。
“......从大西洋上到白令海峡,这世界上红军最强大......”
第247章 野心大于智力
时间进入到了1951年5月初,伊朗在战后的首次首相选举已经没有希望按时展开了。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以摩萨台遭遇的第四次针对他个人的刺杀行动为开端,伊朗国王巴列维为了保证自己的大权独揽,在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对侥幸逃生的摩萨台展开了追杀,并因此导致了首都德黑兰的一系列动乱。
这一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很快让巴列维发现,他的权力基础早就不是那么的稳固了,作为美国管理伊朗的代言人,他的举动已经让美国人产生了抛弃巴列维王朝另外寻找代理人的心思。年轻的国王本来就是因为老国王被英美赶下台才得以掌权,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买办政权已经因为英美势力的收缩而变得孤立无援了。
他不知道摩萨台是如何得到了中国人的帮助,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下达的命令会导致如今这种群众集结抗议、外国一致反对的局面。逃跑的摩萨台通过中国人的渠道向联合国发出了求救的信息,不过美国人和英国人似乎在安理会上做了最后的努力,以德黑兰发生的一切都属于伊朗内政这一理由让中苏两国不至于直接干涉此事。而发生在德黑兰某处清真寺门前的那次事件似乎即将演变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巴列维国王为了安抚穆斯林教士而甩锅军警部门的行为已经导致伊朗的武装部队的某些人产生了思想上的转变。
原本这支在美国人的指导下建立的伊朗军队对巴列维王朝还是比较服从的,巴列维国王本人的命令也能得到大多数军官的执行。而穆斯林教士们从一开始就对这个买办王朝非常不满,在他们看来伊朗是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但是巴列维父子总是在公众场合上谈及已经灭亡许久的波斯帝国,那可是异教徒的国度。这样一来,巴列维安抚穆斯林教士而甩锅给军队的行为就变成了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也给了已经转变对巴列维王朝政策的美国人一个新的机会。
在清真寺门前的那次流血事件和巴列维国王的愚蠢举动之后,德黑兰的形势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军警部门对巴列维下达的暴力镇压命令开始变得不服从起来,而抗议游行的民众则变得越来越多,每个人都知道巴列维王朝大约就要终结了,没有一个士兵愿意为背叛他们的国王卖命。除了普通的市民之外,原本不在这次事件中表现明显的穆斯林团体也借此变得活跃起来,他们也希望能够趁着这次政权更迭的机会捞取更多的利益,甚至是取现政府而代之。各地的城市似乎也已经爆发了相应的反对国王的浪潮,但是巴列维现在已经不再能关注这些事情了。
最开始的时候,美国大使和中情局的官员都有到巴列维所在的王宫和他见面,为缓解目前的局势提供建议,但情绪失控的巴列维没能听取这些可能挽救自己的建议。到了现在,美国人已经不再主动和巴列维联系,他们在国际上也不为伊朗政府发声,很明显他已经要被美国人抛弃掉了。稍微清醒过来之后,巴列维已经开始指挥那些自己信得过的人开始转移自己的资产,作为国王他有着巨量的财富,加上老巴列维国王在他执政时期转移到海外的资产,让巴列维王室下半辈子在某个欧洲国家舒舒服服地度过是没有问题的。
当伊朗王宫中仆从们为了帮国王国打包珍贵财宝而不停地忙碌的时候,这一系列事件的始作俑者,中情局在德黑兰情报站的负责人之一米尔安正乘坐一辆吉普车的后座上稍事休息。他们选择了一条相对比较少人的街道,以避开德黑兰的抗议人群,他本次出行要拜访的人物也不希望让人发现自己和美国人之间的密会。
一段时间的行驶之后,米尔安乘坐的吉普车来到了德黑兰一条不起眼街道上的一处低调的住宅门前,确认周围没有人在监视或者跟踪之后,米尔安下车并走进了住宅,在门口守卫的保安似乎认识他,并没有加以阻拦。在这座因为富有本地特色所以在环境中不显得显眼的大院子里,一群荷枪实弹的军人突兀地站在里面,把守着大门后的那栋两层楼房。
米尔安有恃无恐地走向楼房的门口,院子里这些神情严肃的军人们同样没有对他进行阻拦,米尔安毕竟是收到邀请才来这里的。进入楼房之后,米尔安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座奢华的大厅,触目所及均是镶金嵌玉的贵重家具,不过在家室比较显赫的米尔安看来,这座客厅的摆放显得它的主人像一个土财主一样。
“欢迎欢迎,米尔安先生,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你了!”一个粗犷的声音从客厅的沙发那边传来,一个身穿军装,手里拿着酒杯的军人正坐在真皮沙发上,翘着二郎腿。这便是这座住宅的主人,伊朗军队中最有权势的巴沙尔·库尔特将军(虚构)。
“很高兴见到你,库尔特将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与我见面,实在是感激不尽。”米尔安做出一副彬彬有礼的姿态。
“请赶紧坐下吧,我为你准备了最好的红酒,我们今天有时间慢慢谈。”库尔特稍稍抿了一下手中的酒杯,品尝杯中名贵的珍藏红酒,但是米尔安知道这个发迹不久的粗人其实并不懂得怎么品尝红酒。
米尔安脱下自己的外套和礼帽,坐在库尔特对面的沙发上,周围的侍从们识趣地为两人让开空间。
坐稳之后的米尔安立刻便开口说道:“将军最近忙于控制德黑兰的城市秩序,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健康,您手下的军队可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