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斯大林请求的让解放军在欧洲部署一支装甲部队这件事,主席委婉地表示拒绝,毕竟79集团军算是镇国重器,就这么一个集团军还分散兵力使用的话就达不到他们原本的实力了。
而在最近几天里,双方的话题转移到了一个比较敏感的方向上来,那就是至关重要的核武器和导弹方面。苏联刚刚在1949年年末试爆了第一个核装置,在1950年的时候才将原子弹实用化并搬上轰炸机,1951年初的苏联只有少量的几枚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也遇到了瓶颈。不过在导弹这方面,苏联还是吸收了一些过去服务于纳粹德国的科学家,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在正常进行当中。
斯大林希望中方可以在苏联研制核武器以及弹道导弹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他不需要中国手把手地教导苏联工程师,只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路之类的就行。毛主席和我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此都有些顾虑,苏联当年是用什么办法把核武器技术搞到手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就算中国不提供帮助他们也有能力自己搞出导弹与氢弹,但是技术输出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更何况是核技术这种镇国之宝。
由于不能立刻做出决定,主席只能先和斯大林等人拖延一下时间,斯大林见中方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也就暂时搁置了请求。不过双方在核技术这方面不仅仅有内部合作的事情要谈,全球核技术的问题也已经被摆到了两国的案头上。
之前美国向日本输送核武器的事情足以引起中苏两国的警惕,美国人在意识到霸权无望之后未必不会狗急跳墙,向那些中苏周边的不稳定国家输出核武器技术。就算那些小国的疯子领导人搞不到正规的核武器,脏弹这玩意儿也够社会主义阵营的诸国提心吊胆一阵了。这种在国际上扩散核武器技术的行为明显不符合大国的利益,但是美国人狗急跳墙的话就什么都做得出来。
“我们希望中国同志们能在联合国大会上和我们保持一致,共同推动核不扩散原则,尤其是阻止帝国主义国家将核武器技术输送给北约组织的各国和政治局面不稳定的国家。这关系到全世界无产阶级人民的共同利益,相信你们可以理解。”斯大林在和毛主席的会谈上坦言说道,两国领导人的公开会谈是要记录的,因此两人的发言会比较正式。
“嗯,我们在这件事情上一定和苏联同志们站在一起,核技术不扩散是对我们两国和世界人民都责任的。”主席表示赞同。
事实上,两国在日内瓦的代表已经准备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新的核不扩散协议作为中苏两国在这方面的表态,而北约国家的反应如何暂且未知。在国际上同气连声的中苏两国为北约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一点和原历史上大不相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隔阂由于辽宁省穿越的影响逐渐消弭,而资本主义阵营各国之间的猜忌和裂痕却没有因此得到缓和。
而在军事以外的方面上,苏联对中国的各类需求要大得多,来到北京的斯大林终于可以查阅那些中方之前答应给他的研究资料。在这些资料当中,斯大林了解到了原历史上的苏联在经济建设这方面的缺陷之大,对轻重工业的资源投入不均衡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农业方面则更是糟糕。
苏联代表团在新装修的钓鱼台国宾馆见识了未来世界的生活水平,那些精致的电器家具让他们感到爱不释手,苏联的民用工业品总是有一种设计上的简陋感,尽管斯拉夫人并不欠缺艺术细胞。几乎每个苏联代表团的成员都向中方打听进口那些电器和家具需要多少价格,其中苏联工业部门的考察团成员直接询问能不能引进这些先进民用品的生产线。
和军事工业不同,中国对于出口民用工业品这方面没什么顾忌,毕竟在自然条件上讲中国发展大规模工业的优势比苏联大得多,即使未来面临产业竞争也没什么好怕的。在钓鱼台国宾馆陈设的那些未来生活套装本就是一个展示窗口,其中的每一件家具和电器都是可以出口创汇的。如果能用这些制造成本不高的洗衣机、冰箱、空调之类的东西换来大量的稀有矿物和原油,我党自然求之不得。
“我们在现在这个阶段的合作,可以先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具体来说,贵国提供所需的工业产品的订单和原材料,由我国进行加工生产,在这过程中我们将一部分原材料作为加工费。当然了,技术出口的事情也可以谈,具体的价位还要等具体的政策下达。”
在两国领导人的会谈之外,苏联代表团的其他成员自然要和中国的有关部门商讨相应的合作事宜。中央特地让辽宁省政府运了一批代表性的产品,到北京这边来给苏联同志们参观一下。
“这些家具和电器固然很好,但是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谈一些更大的项目,比如我们之前乘坐的汽车?”前来参观的苏联代表和负责接待的中方负责人提出想要引进作为公车的那几辆红旗轿车的生产线,这其实是苏联代表团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是由斯大林本人亲自提出的。
“您是说那些红旗轿车?”中方负责人有些尴尬地问道,门外的那些豪华版红旗轿旗车恰好是那几种辽宁省还不能马上开始生产的东西之一。
苏联的民用汽车工业在这个时代和之后的时代都堪称悲剧,由于质量糟糕的苏联产轿车在国内依旧是供不应求的状态,汽车工业完全不思进取。对汽车有些兴趣的斯大林本人就批评过苏联的民用车产业,但这只是让他们照着美国别克轿车的样子特地生产了一批豪华轿车给苏共高层使用,民众能买到的苏联轿车依旧是质量糟糕的那些东西。
为了改善苏联国内的各种消费品的糟糕现状,苏联的工业部门代表几乎和中国的接洽人员询问每一种商品的价钱和引进生产线的可能性,汽车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
“如果是刚才我们乘坐的那种汽车的话,估计短时间内不能提供,但是我们可以提供其他样式的轿车,舒适程度不比红旗汽车要差。”中国负责人指的自然是辽宁省内的一些合资汽车工厂,除了部分改造为军用车生产线之外,那些工厂也保留了一些民用车的生产线。
不过这个时代不用受到专利的限制,就算把宝马的汽车贴上红旗的车标也没什么关系。
“嗯,除了汽车之外,我们希望在所有民用工业产品上与你们进行合作,只要能够大量进口或者引进生产线,我们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合作方式。只要是中国同志们可以提供的产品,我们愿意照单全收。”苏联代表非常爽朗地说道,他在这几天的观察中基本确定中国人拿出的任何一种产品都比苏联的同类产品更加优秀,甚至更加便宜。
苏联人的豪爽使得中方接待人员大喜过望,他们之前在外贸行业谈生意从来没有这么顺利过,不得不感叹苏联同志们比后世的那些人人要回扣的外国采购团好多了。
吸取了历史教训的苏联十分注重人民的生活质量,而这些中国提供的来自未来的消费品无疑能给苏联国内的消费市场带来一次巨大的变革。
在谈了一天的合作事项之后,中苏两国的外贸人员共同参加了为庆祝今天达成的一系列合作而举办的酒会,醉醺醺的苏联同志们不停地称赞中国就连伏特加都比苏联国内酿得好。
第172章 命运的共同体
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代表团来到中国访问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带走我党承诺的驻军保护和商品技术,斯大林真正想要寻找的是一条能让苏联发展起来的道路,无论是政治层面上还是经济层面上。后世有关苏联解体和苏联政治经济体系的问题的分析描述已经让这位在晚年有些固执的苏联最高领导人重新变得可以接受意见起来,他意识到仅靠自己的能力恐怕还不能解决过去积累起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