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外的郭喜民没法看到现场,不过周围的便衣战士们身上的麦克风可以将对话转出来。双方的交谈似乎十分的平常,那名被便衣战士们盯上的妇女的语气也十分的诚挚,郭喜民想着他们这群人是不是太过多疑了。
在交谈几轮之后,金日成终于注意到妇女怀里还在哭闹的婴儿,他试着想要逗弄一下这个看起来不足岁的孩子。
妇女见状后抱歉地说道:“对不起对不起,我这孩子今天早上就不停的哭,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呢。”
金日成则大方地说道:“没事没事,这个孩子是烈士的孩子,他未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于是,趁着金日成的这句话,妇女提出想让金日成抱着这个孩子拍一张照片,好放在家里光宗耀祖。金日成当然不会拒绝这样的请求,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妇女。
一边的几名便衣战士们到现在也终于放松了一点警惕,毕竟这名妇女虽然有点可疑,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看出有什么有危害的举动。
在人群的注视之下,妇女将怀中哭闹着的婴儿递给伸出双手的金日成,两人的脸上都是一副灿烂的笑容。一名记者准备趁此机会在看不到婴儿表情的角度拍一张照片,但是他的镁光灯因此正对着站在对面的安保人员。
咔嚓。
就在镁光灯闪烁的那一瞬间,金日成接住了妇女递过来的婴儿,而在便衣战士们因为镁光灯短暂闭眼的时候,妇女用腾出来的右手从包裹婴儿的厚厚的布料中抽出了一把和她的手差不多大小的手枪。一边的战士们大惊失色,立马有人掏出手枪,其他人则扑向还没注意到危险的金日成。
砰!
砰砰砰!
清脆的枪响打断了人群的欢呼声。
第140章 内部倾轧
金日成遇刺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北京,电报到时主席与朱总司令正在和吴铭讨论与关于西藏和印度的问题。
“反特部门的基层同志们已经把行刺的人控制住了,目前关于刺杀事件已经得到了这些信息。”一位公安部的干部将汉城军管会发回的文件袋放到了主席书房的案头上,向房间里的三人敬礼之后就退出去了。
主席立刻拆开文件袋,吴铭和朱总司令从自己的座椅上站起来靠到主席身边,三人就着台灯的灯光开始阅读这份调查报告。
这次发生在几小时之前的刺杀事件是由一个名为金喜宁的南伪政权的女性残留特务执行的,她自从一个多月前联合国军溃败、南伪政权倒台之后就一直潜伏在汉城周围的一个农村里面。她挟持了一户普通农村家庭,以这个家庭中唯一的婴儿作为人质要求农民夫妇掩护自己,因此在多次基层排查中都未被发现。
她在审讯过程中交代,南伪政权的特务部门给她下达的最后命令是原地潜伏,伺机破坏朝鲜新政权并等待接应美国援军上岸。然而解放军的军管制度十分严密,一直以来她都没找到什么机会可以下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党的基层干部慢慢将南伪政权的存在一一清除干净。就在她即将绝望,准备逃到其他地方给自己找个新身份融入新生活的时候,金日成的考察团来到了汉城,并组织了那场见面会。
发掘到机会的金喜宁在前往汉城参与见面会的前一天晚上秘密杀害了她所藏身的农户家庭的两个大人,并将不满一岁的婴儿带走,作为靠近金日成的掩护。她用于行刺的手枪是美国制造的专门的间谍微型手枪,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发挥杀伤效果。由于见面会当天朝共相关部门的疏忽以及金日成自己的不重视,她得以靠近到贴身距离并将手枪里的全部八发9mm子弹打出去。
尽管中朝双方的便衣人员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但是在这种距离上金喜宁还是成功得手,八发子弹中一共有五发直接击中了金日成,两发击中了周围的群众,一发打飞。两名被击中的朝鲜群众中有一人被击中头部当场死亡,另一名被击中大腿外侧受了轻伤。命中金日成的五发子弹中又有两发击中了要害,使得金日成当场陷入昏迷,但并未死亡。
解放军的军医在五分钟内赶到并进行急救,目前金日成还在临时搭建的重症监护室中处于昏迷状态,生命并未脱离危险。军医在分析伤情之后,得出了比较悲观的结论,由于有一发子弹对他的脑部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金日成就算侥幸存活也很可能瘫痪或者变成植物人。
位于平壤的朝共中央已经得知消息,但他们目前还未做出什么反应,似乎各派对这次的突发情况都没什么心理准备。在考察团中随行的武亭和金斗奉等人此时正在汉城和中方的军管会进行协商,希望将昏迷中的金日成尽快送到中国境内救治。
另外,附在报告之后的,是朝共内部各派向外界发送的电报,延安派向北京求助,而苏联派尝试则与莫斯科方面取得联系。他们无疑也知道了金日成现在的状态,朝共党内的最高领导人位置此时已经空了出来。
“这下子麻烦大了啊。”吴铭看完报告之后感叹道。
“是的,金日成同志陷入昏迷,朝鲜的政治局面一下子就被搅乱了。”朱总司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