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在任时期的中苏交恶是苏联错过的第一次机会,如果苏联不搞那套封建大家长作风,和中国建立起一个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的话,苏联可能可以补全社会主义阵营在轻工业上的巨大短板,避免最后的颜色革命。
而勃列日涅夫犯下的对外政策失误则要严重得多。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暴涨,当时的苏联依靠出口石油获得了巨量的资金,如果当时的苏联能将这些资金放在国内经济建设上用以改善民生的话不至于在八十年代被美国人颜色革命。但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因为美国的战略收缩误判了形势,不仅没有收敛扩张态势对美缓和,反而变本加厉地将自己的资源投入到对外援助和军事扩张上,企图一波带走美国。
如果说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都大力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的话,那么美国扶植的政权可以说是美国人的加油站,而苏联扶植的政权都是苏联的放血槽。苏联在冷战期间的对外援助收效甚微,除了古巴等极少数国家之外他们扔出去的钱连听个响都称不上,援助的武器和教官也没能掀起第三世界的大革命。
而更加糟糕的是从二战结束后就愈演愈烈的军工企业绑架全国的态势,苏联迫于美帝国主义的军事压力,不得不在经济远不如美国的情况下保持一支能完全抗衡美国军力的庞大军队。苏联红军不仅消耗了苏联绝大多数的财政收入,而且让苏联本就不平衡的工业和科研体系雪上加霜。
在七十年代苏联错判国际形势的时候,勃列日涅夫大举扩军,军工企业疯狂扩产,整个苏联的科研力量都集中到军事装备和航天事业上来。而在苏联的财政开始缩紧时,僵化的国企体制没能让工人转业,又不许让工人下岗,因此军工企业每年的生产订单不减反增,让苏联的财政彻底陷入崩溃的边缘。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时代被称之为‘百万军工衣食所系’,苏联和美国先后进入了这样的状态,但是美国人的经济情况要好得多,可以转嫁成本。”罗明宇说道。
但是苏联耗费了巨量资源后取得的这一切成就最终落得了什么下场呢?
“我们在资料中可以看到,苏联当时一个四百人的步兵营拥有可以装备其他国家一个军的武器,四万多枝突击步枪。但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件棉被换取三枝原装的AKM突击步枪和数百发子弹。”罗明宇当时还是个小孩子,清楚的记得当时中苏边境的走私盛况,中国官方的采购团拉着一车又一车的生活物资到俄罗斯去,开着俄罗斯人的军用卡车和装甲车回来。
罗明宇随口说的几个例子彻底震惊了斯大林,他完全无法想象那时候的苏联人民竟然会为了一个罐头就出卖自己的国家。能让公民为了一点食物和衣服就卖出当年高价生产的优质武器,可见当时的苏联商品之匮乏,国民生活之窘迫。
“苏联在最后真正成为了一个无产阶级人民共同贫穷的国家,很不幸的是,苏联第三代领导人所说的土豆烧牛肉的社会主义并没在苏联维持太久。”罗明宇最后还讽刺了一下赫鲁晓夫当年对中国大跃进的嘲弄。
听完罗明宇的讲述后,斯大林和王稼祥二人都是一阵沉默。这让罗明宇感到有些紧张,自己是不是说的太过火了?
终于,斯大林在低头思考很长一段时间后又抬头问道:“那么社会主义大家庭应该如何赢得胜利呢?”
事实上,摆在斯大林面前的选择已经很明显了,他只不过是想从中国人这里得到承诺罢了。
“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能回答。”王稼祥摇摇头说道,“我们和苏联同志一样,前进在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上,但是我们现在拥有了来自未来的经验,就应该知道要团结一致的道理。”
中央目前还没有完全决定对苏政策,主要就是因为苏联尚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当前苏联最好的选择就是听从中国的劝告,从他们获取的资料中吸取教训并修正自己的错误。现在的中国可以没有苏联,但是苏联不能失去中国的支持。
“毛主席最近状况如何?”斯大林又问道。
“主席状态很好,相信他也很期待您的到访。”王稼祥回答道。斯大林这时候想要访问北京非常正常,中国在远东地区已经取得如此胜利,现在他可不能再随便叫主席或者总理来莫斯科了。
“我听说您即将回国养病?”
“是的,我们也可以为斯大林同志安排一次医疗服务。”王稼祥完全能明白斯大林言语中的含义,斯大林在看到资料上关于自己的死亡的部分后感到紧张也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辽宁省的解放军军医院已经在根据资料研究斯大林的病情并着手制定疗养方案了。王稼祥也要回国,他的疾病是在革命时期留下的病根,辽宁省带回来的先进医学技术有望更加彻底地为他治疗。
“太好了,我同样希望能够尽快到北京去看看。”斯大林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说道。
第73章 欲盖弥彰
在东京的外海海面上,一条战舰正孤独地驶向冷冷清清的东京湾,这个全世界最繁忙的航线之一现在只剩下几只海鸥漂浮在水面上。
海伦娜号在接近东京湾后终于得到了新的命令,他们被要求以撤侨的名义进入东京湾,但是舰上官兵估计要以其他形式离开日本了。
“轮机舱都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