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第136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郭圣通脱掉纱衣,又脱掉小衣,赤裸裸地走进池水当中,浸泡着温暖的池子里,她先是舒适地轻叹了一声,而后缓声说道:“陛下本是想让大司马做太子太傅。”
陈志闻言,眼睛顿是一亮,兴奋得差点拍起巴掌。大司马为太子太傅好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人选了!不过郭圣通接下来的话让他激动的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
“我没同意,我以为,宋司空是最合适的人选,陛下最后也答应了。”
青纱帐外的陈志脑袋嗡了一声,险些一头跌倒在地上。他咧着嘴说道:“皇后……皇后糊涂了啊!”
“什么?”正舒舒服服泡澡的郭圣通猛的一瞪眼睛。
陈志给自己一嘴巴,忙又说道:“皇后,宋司空怎能与吴公相比啊?”吴汉那可是陛下最宠爱的大臣,在陛下的心目当中,吴汉的分量都能和邓禹并驾齐驱。
陛下提出要吴汉做太子太傅,这很明显是要重点培养太子,陛下对太子可是报以厚望的。郭圣通幽幽说道:“大司马的声望、地位,的确无人能出其左右,但大司马要经常征战,哪里有时间教导强儿?再者,我担心等强儿再大一点,大司马会带着强儿一同上战
场,我可放心不下。”
陈志暗叹口气,意味深长地说道:“吴公能不能带太子上战场,那也得看陛下的意思,即便真带太子上战场了,太子也不会有任何闪失。”
那可是吴汉吴子颜啊,战必胜,攻必克,一人可敌一国,鼎鼎有名的大汉战神,太子跟随吴汉出征,又能有什么危险?
陈志继续说道:“退一步讲,即便皇后不中意大司马,哪怕是选贾复贾将军、耿弇耿将军,甚至选执金吾朱浮,也不能选宋司空啊!”
郭圣通一脸的不解,转头看向青纱帐那边,问道:“这是为何?”她觉得宋弘不错啊!要才学有才学,要德行有德行,官职也高,堂堂的大司空,位列三公。这要怎么说呢?陈志急得直挠头,沉默半晌,他方说道:“大司马、贾将军、耿将军、执金吾,他们都是跟着陛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这大汉的江山,可是有他们一份的。
而宋司空有什么?除了一个大司空的官职,再别的什么都没有,和陛下没有感情,在朝堂上,他也没有根基。”
如果把汉室江山比喻成一家大集团,那么吴汉、贾复、耿弇、朱浮这些人,都属于跟着刘秀这位董事长创建集团的元老,属原始股东。
而宋弘呢,那就是集团聘用的高级主管,说白了,他只是个高级打工仔,和元老们相比,那能一样吗?他职位坐得再高,人家说不用你就不用你了。元老们犯了错,刘秀再气愤、再恼怒,也得顾及情分,不太会做出严惩,而宋弘这些人就不一样了,只要犯下一个错误,惹到天子大怒,就有可能被踢出朝堂,永不录用
。陈志很清楚地看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认为,即便是选贾复、耿弇,选盖延、冯异,哪怕是选再低一级的朱浮,都要远胜过选宋弘。
第九百五十五章 出谋划策
选择太子太傅,其实就等于是在给太子选个帮手。
这个帮手既要教导太子,也要辅佐太子,还得坚固太子的地位,压制其他皇子的竞争等等。所以,选太子太傅绝非一件简单的事。
听了陈志的这番话,郭圣通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原本陛下要选大司马为太子太傅,可自己不同意,现在自己又要反悔,这实在有些难以启齿。
郭圣通叹息一声,缓缓闭上眼睛,说道:“等找到合适的机会,我与陛下再说说吧!”
且说刘秀,他到了中德殿,没多久,一名浑身尘土的尉官走了进来。他进入大殿后,单膝跪地,插手施礼,说道:“微臣代郡郡军校尉张荣,拜见陛下!”
刘秀问道:“张校尉,代郡出了什么事?”
张荣眼圈一红,哽咽着说道:“卢芳……卢芳引军入侵代郡,现已攻克郡城,太守……刘太守殉国!”
他此话一出,刘秀脸色顿变。他眯了眯眼睛,凝声问道:“卢芳派出多少兵马入侵代郡?”张荣颤声说道:“回禀陛下,卢芳麾下八万兵马,另有匈奴奥日逐王率两万匈奴兵马,还有乌桓近一万兵马,合计十余万众。”说到这里,张荣再忍不住,呜呜痛哭起来,
边哭着边说道:“刘太守明知不敌,却不肯弃城撤走,只是让微臣回京报信,刘太守还说……食君之禄,报君之恩,他以身殉国,方……无愧于汉室……”
说到最后,张荣已是泣不成声。刘秀听后,眼圈也红了。这位代郡太守刘兴,和刘秀不是宗亲关系,当时还有一位刘兴,和刘秀是宗亲,有段时间曾一度被封为长沙王,只不过和刘秀的血缘关系太远,
后来又被撤了王位,改封为侯。
代郡太守刘兴,在能人辈出的刘秀麾下,属于名不见经传的一位,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个庸才。
刘秀麾下的能人太多,画像被挂进皇宫里的,就有云台二十八将,后来又增加到云台三十二将,可谓是将星璀璨,掩盖住了很多人的光芒,刘兴便是其中一个。
面对强敌,刘兴临危不乱,先将城内的百姓转移出城,而后他亲自率领郡军守城,抵挡强敌,宁死不退,光是这份决心和勇气,就足以让人打心眼里敬佩。
即便代城被敌军攻破,刘兴也没有想过要投降,或者要逃走,而是组织残部,于城内继续与敌军血战到底,当真是做到了战至一兵一卒也不后退一步的地步。
刘秀慢慢握紧了拳头,问道:“张校尉,现在代郡的情况如何?”
张荣跪地叩首,说道:“陛下,微臣也不知代郡现在的具体情况,微臣只知,代城沦陷,刘太守阵亡。代郡各县,现在恐怕都危在旦夕。”
刘秀点点头,扬头说道:“虚英!”
“属下在!”虚英从大殿外面走了进来,插手施礼。
刘秀说道:“送张校尉出宫,到驿舍休息。”
“是!陛下!”虚英答应一声,走到张荣近前,柔声说道:“张校尉,请起!”
张荣向刘秀再次磕个头,而后颤巍巍地站起身,然后在虚英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出大殿。
等张荣走后,刘秀狠狠拍了下桌案。卢芳就如同一头毒蛇,要么隐忍不发,一旦发动,那就是致命的一击。
卢芳和隗嚣、公孙述不同的是,他不是孤军作战,他拥有两个强有力的帮手,一个是匈奴人,一个是乌桓人。
武帝时期,汉军大破匈奴,把匈奴人逐出漠南,从那时开始,乌桓臣服于汉,乌桓人纷纷南下,迁移到幽州的上谷、渔阳、辽东、辽西等地的北部定居。
与此同时,他们也负担起帮着汉人抵御匈奴人的任务。
王莽篡位后,中原与周边番邦的关系开始全面恶化。以王莽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就是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有强烈的种族歧视欲望。在他眼中,除了中原,周边番邦都是卑贱、低等的,出于这种心理,王莽做出一连窜匪夷所思的事。比如把高句丽改为下句丽,把高句丽王改为下句丽侯,其结果就是高句丽不堪受辱,与中原开战。还有,王莽看匈奴单于的玉玺不顺眼,把人家的玉玺骗走了
,还回去一颗匈奴单于印章,其结果是匈奴人不堪受辱,又与中原开战。王莽在位期间,正经事没干几件,像这种煽风点火、不着调的事倒是干了不少。中原与匈奴人的再次交恶,也正是在王莽执政后爆发的。乌桓人也同样没能得到王莽的善待,深受王莽朝廷的盘剥。乌桓人帮着汉人守边,抵御匈奴,结果还受到汉人朝
廷的欺压和盘剥,乌桓人当然也不干了,他们与匈奴人化敌为友,串通一气。这便是卢芳能同时找来匈奴、乌桓这两大帮手的原因。这次卢芳派出麾下大将贾览,出其不意的偷袭代郡,与贾览一道的还有匈奴军和乌桓军,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到代郡的郡府代城,导致代城数
千守军,以及代郡太守刘兴,前部阵亡。
攻克了代城的卢芳军、匈奴军、乌桓军,开始了对代郡的全面洗劫。
十多万人的联军,在代郡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原本安宁祥和的代郡,几乎是在短短的几日之内,便成为了人间炼狱。翌日朝堂,代郡各县的告急书信如同走马灯似的,接连不断的传入皇宫。刘秀坐在御座上,面沉似水,问道:“卢芳引匈奴、乌桓,入侵代郡,现代城沦陷,代郡十一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