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冯异和王霸几人气喘吁吁地来到刘秀身边,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子和血迹,望着前方的王郎军背影,问道:“主公,还追不追?”
刘秀扫视众人一眼,问道:“能否再战?”
王霸咧嘴一笑,拍着胸脯说道:“主公,哪怕巨毋霸在此,末将也能与之再战百合!”
刘秀一笑,甩头喝道:“追!倘若贳城来不及关闭城门,我们就直接杀入城内!”
以刘秀为首的中山郡军,追赶着以张吉为首的残兵,也奔着贳城跑去。
双方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相距只有两里左右的距离。看到敌军追杀上来,张吉等人跑得更快,过了有两盏茶的时间,他们终于跑到贳城的城门前。
人还没到呢,张吉就扯脖子大喊道:“关闭城门!速速关闭城门!”
已然提前接到消息的贳城守军,在城门这里做好了准备,此时听闻张吉的命令,城门洞里的兵卒们合力关闭城门。
他们倒没有把两扇城门全部关闭,那样的话,把张吉等人也都关在城外了,他们只关闭了一扇的城门。
张吉等人顺着敞开的那扇城门,一股脑地冲入城内。等到最后一名兵卒进入城内,另一扇的城门也被缓缓关闭,这时候,刘秀等人距离城门连一百米都不到。
再往前跑,就要进入城头守军的射程之内,而且城门已然关闭,刘秀只能停下脚步,望着前方紧闭的城门,他不甘心地咬了咬牙。
只差一步!如果能再早一步,他们便可在城门关闭之前杀入城内!这次伏击,虽然刘秀部以微弱的伤亡,成功击杀近两千之众的王郎军,但却没能杀掉对方的主将张吉,也没能一鼓作气地杀入贳城,作战意图并没能实现,也可以说,这
次的作战,他们其实是失败了。
就在刘秀将人站在距离贳城百米开外的地方,暗暗叹息时,突然间,就听贳城的城内一阵大乱,他们距离这么远,都能听到城内传出的喊杀声和打斗声。
刘秀等人无不是一脸的茫然,不知道贳城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刘秀看向铫期,问道:“次况,我们在城内可有自己人?”
铫期面色凝重地摇摇头。他手下的探子,的确是有人潜伏在贳城城内,可是人数并不多,连十人都不到,他们不可能在城内对守军发难。
刘秀问道:“那城内现在是什么情况?”
其他众人也都是满脸不解地看着铫期。后者满脸的苦笑,他虽然掌管着己方的情报,但也不是事事都知道。他说道:“主公,现在贳城的情况很诡异……”他话音未落,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回路转
贳城原本已关闭的城门竟然不可思议的打开了,之后更有大群的王郎军从城门内蜂拥而出。
不过看他们的模样,可不像是主动出城求战的,更像是被人从城内打出来的,一个个盔歪甲斜,狼狈不堪,许多人的脸上、身上还沾满了血迹。
向城头上看,城头上也乱了套,守军不知道和一群什么人打成了一团。
见此情景,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刘秀身上,王霸吞了唾沫,喃喃嘀咕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是王郎军在和我们用计?”
刘秀当机立断,说道:“不管是不是敌人的计谋,既然城门已开,我们就没有不打进去的道理!”
为了能攻陷贳城,哪怕里面有敌军的陷阱,刘秀也愿意跳进去试一试。
刘秀向前一挥赤霄剑,大声喊喝道:“弟兄们,随我入城杀敌!”说着话,他率先向前跑去。周围的将士们齐声呐喊,跟随着刘秀一并向前冲杀。
仓皇出城的王郎军兵卒,很多人都是向刘秀这边跑过来的,双方逆向而行,很快便接触到了一起。一名最先和刘秀照面的兵卒二话不说,持矛便刺。
刘秀侧身让过锋芒,从对方的身侧一闪而过,赤霄剑也顺势划开对方的小腹。刚越过这名兵卒,前面又跑来数人,其中一人手持佩剑,对准刘秀的头顶猛劈过来。
他横剑向上招架,当啷,两把剑碰撞到一起,爆出一声脆响,不等对方收剑,刘秀向前近身,一拳打在对面的面门上,后者掩面,踉跄而退。
身侧有长矛刺来,刘秀向下低身,让过锋芒,顺势搂抱住持剑兵卒的双腿,向上用力一顶,对方在刘秀的头顶上折了个翻,重重地率到刘秀身后。
看都没回头看一眼,刘秀在地上仿佛弹簧似的,一跃而起,连人带剑,狠狠撞在一名兵卒身上,剑锋也顺势刺穿了对方的胸膛。
乱战之中,刘秀不停地往前冲杀,有些王郎军兵卒死在他的剑下,有些兵卒则是被刘秀击倒,他所过的地方,尸体连同伤者,在地上躺了一长列。
就在刘秀率领着麾下将士们,奋力向前冲杀的时候,从城内又跑出来一大群人。
这些人没有穿戴军装和盔甲,一个个都是普通百姓的打扮,其中有一人高举起一颗血淋淋的断头,大声喊喝道:“张吉已死,首级在此,拒不缴械者,杀无赦!”
此人的这一嗓子,再加上他手中高举的那颗断头,让战场上的王郎军兵卒一个个就如同泄了气的皮球,都蔫了。许多兵卒扔掉武器,跪伏在地,放弃了抵抗。
那些还拿着武器的兵卒,也都是一脸的惊慌失措,目光慌乱,不知该如何是好。
随着大批手持利刃的百姓从城内源源不断的涌出来,王郎军一面要面对这些百姓,一面又要面对刘秀军,腹背受敌。
看自己已连逃走的机会都没有了,那些不肯投降的兵卒,也都纷纷放下了武器。
手提着张吉断头的那名汉子,快步穿过王郎军兵卒的人群,来到中山郡军近前,环视一圈,问道:“请问大司马何在?”
刘秀边擦着赤霄剑上的血迹,边从人群中走出来。
他先是打量此人一番。这人三十多岁的年纪,个头不高,体型消瘦,不过精气神却很足,一对不大的小眼睛铮亮铮亮的。
看到他,刘秀的眼睛顿是一亮,问道:“可是伯山兄?”
这名干瘦的汉子寻声望去,瞧见刘秀,他身子一震,二话不说,放下张吉的人头,屈膝跪地,向前叩首,毕恭毕敬地说道:“小人耿纯,拜见大司马!”
此人名叫耿纯,出自于巨鹿郡的名门望族耿家。刘秀和耿纯以前见过面。刘秀在邯郸住的时间不短,期间,冀州很多的名仕都有前来拜访,耿纯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耿纯看刘秀器宇不凡,礼贤下士,麾下的随从也都是懂礼节,守法度,那时耿纯便有投靠刘秀之心。不过后来刘秀北上,继续去招抚诸郡,他们也就分开了。
再后来,王郎于邯郸称帝,以十万户悬赏刘秀的人头,耿纯对此愤愤不平,和他的同族兄弟耿、耿宿、耿植等人一商议,决定举全族投奔刘秀。
耿家可是巨鹿郡的名门望族,更是巨鹿的大姓,耿纯带着宗族一同投奔刘秀,连亲戚带门客、家仆,上上下下加到一起,足有两千多人。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耿纯是带着棺材离家去寻刘秀。可是耿家上下这么多人,二千多口,未必人人都有耿纯这样的决心。
担心在投奔刘秀的路上,宗亲们会生出二心,坏了大事,耿纯还特意安排自己的两位兄弟耿宿和耿植,偷偷折回家乡,把自家以及宗亲的房子都烧了,断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