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傍晚,受邀而来的士族大户们纷纷抵达县衙。朝阳在南阳算不上大县,但也不是小县,城内有三、四万的人口呢!
朝阳城内的士族大户不少,起码各家的族长就来了二十多号人,其中也包括郑达。
现在朝阳被舂陵反军占领,而郑达又是太守甄阜的亲戚,按理说,他早就该逃跑或者藏起来,不敢来见刘秀才对,但郑达偏偏就来了。他信奉着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他能给舂陵反军足够多的好处,舂陵反军也得敬得他、捧着他,何况,他手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而藏匿粮食的地点,只有他和
极少数的几名心腹知道,如果他死了,舂陵反军将永远找不到他藏匿的那批屯粮,这是目前他手里最大的一张王牌。
在县衙的大厅里,人们分宾主落座。居中而坐的自然是刘秀,各家的族长分坐在两旁,在他们的后面,才是邓禹、严光等人。宴会的时间已到,还有些人没到场,刘秀也不管了。他清了清喉咙,振声说道:“我们柱天都部,以推翻莽贼、光复汉室为己任,现虽攻占了朝阳,不过诸位大可放心,只
要你等不在城内生事、破坏,我柱天都部就绝不会难为大家。”
听闻这话,人们的眼睛同是一亮,纷纷举杯说道:“有刘将军的这番话,我等就放心了!我们大家一起敬刘将军一杯!”
“对对对!敬刘将军!”
刘秀一笑,拿起酒杯,向左右的众人各致意了一下,然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酒水刚下肚,郑达欠了欠身,满脸堆笑地说道:“刘将军,听说今天将军和我的兄弟有些误会……”
他话没说完,刘秀好奇地问道:“这位先生是?”
“回禀刘将军,小人郑达,我的兄弟名叫鲁岳和贾良!”郑达笑盈盈地说道。
鲁岳、贾良正是鲁老三和贾老六的本名。刘秀恍然大悟,原来此人就是郑达。他看向郑达,此人三十多岁的年纪,细长的眼睛鹰钩鼻,一看就是个功于心计的人。
刘秀说道:“鲁岳、贾良,在城内目无法纪,强抢民女,我要治他二人的罪,郑先生不会有异议吧?”
“刘将军请过目!”郑达从袖口中抽出一张绢布,向刘秀那边递了递。站于刘秀身旁、一身小丫鬟打扮的九儿走了过来,接过绢布,放到刘秀面前。
后者把绢布打开,里面写的是一张借据,而且借据中清清楚楚地写明,借一斗粟,一个月后,当归还一石粟,结尾还有钱粮人的签字画押。提供这张借据,郑达要向刘秀表明的是自己占理,并非强抢民女。不过接下来,他对借据的事只字未提,而后从一旁拿出来三只锦盒,向九儿示意了一下,对刘秀含笑说道:“刘将军,我知道今日我的兄弟多有得罪,凭他俩的罪过,无论刘将军处于鲁岳、贾良什么样的刑罚都不为,不过,我与他二人终究是拜过把子的兄弟,还望刘将军能
高抬贵手,饶过他二人一命!”
刘秀有些诧异地看着郑达,心中暗道:此人不简单啊!他手里明明有借据,明明是占理的一方,但却对此一个字都不说,只说自己擒下鲁岳和贾亮,是因为他二人犯了过错,得罪了自己,求自己网开一面,放过他二人,可谓
是给足了自己面子。
就在刘秀含笑看着郑达,沉思不语的时候,九儿走到郑达那边,把他搬出来的三只锦盒全部拿到刘秀面前。她看了一眼刘秀,小声问道:“主公,要不要打开?”
刘秀微微点下头。
九儿打开第一个也是最小的那个锦盒,顷刻之间,有青绿色的光芒从盒子里散发出来,人们定睛一看,原来是两颗绿色的夜明珠。
这两颗夜明珠,起码得有鸽子蛋大小,在还算明亮的大厅里,散发出单单的绿光。在场的众人见状,无不大吃一惊,心中惊叹,郑达好大的手笔啊,这对夜明珠,恐怕只能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了吧?
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商之祸
郑达送的第一件礼物,便已是价值连城,不难想象另外两件礼物的价值。果不其然,另两件礼物,一个是栩栩如生的玉雕,另一个是头饰。
玉雕本没什么,但它选用的玉质太好了,是极为罕见的墨玉,在和田玉中,墨玉也属极为珍贵的品种,这么大的一块墨玉玉雕,其价值绝不次于那对夜明珠。
至于那件头饰,精美绝伦,最令人咋舌的一点是,它采用的是点翠工艺。要知道在当时,能采用点翠工艺的饰品,基本都是出自于皇家,属皇族御用之物。
点翠工艺,由来已久,是把翠鸟背部最漂亮的羽毛摘下来,用金线打上金边,再镶嵌在金银饰品上。
这说起来简单,真要去做的话,即便在当时具备最高工艺水平的能工巧匠也未必能完成。
也正因为太难做,点翠工艺才大多出现的皇宫内院,给皇后、妃子等做成漂亮的头饰。
郑达送来的这三件礼物,一件比一件珍贵、罕见,的确称得上是大手笔了。他说是想保下鲁岳、贾良二人的性命,实际上,他根本不在乎鲁岳、贾良二人的死活,对他而言,可用之人有得是,鲁岳和贾良两个粗人的价值,又哪能和夜明珠、墨玉
玉雕、点翠饰品相提并论?他之所以送出这样的重礼,只不过是拿鲁岳、贾良二人做幌子,真实的目的是为了讨好刘秀。
刘秀也没想到郑达如此的大手笔,三件礼物,个个都价值连城。他干咳了一声,对郑达一笑,说道:“郑先生太客气了,这三件礼物,也太贵重了。”
郑达正色说道:“鲁岳、贾良,得罪刘将军在先,我身为结拜大哥,管教不严,错在于我,这些礼物,也是小人对刘将军的赔罪,还望刘将军务必收下。”
刘秀沉吟片刻,笑道:“如此,我就却之不恭了。”
郑达连忙向刘秀欠了欠身,拱手深施一礼。
看到刘秀收下了郑达的三件重礼,在场众人面面相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易谆、谢盛在时是这样,现在换成舂陵军也是这样。
刘秀话锋一转,说道:“我军刚刚进驻朝阳,兵员、军饷、粮草皆有不足,还望诸位先生能慷慨解囊,有人的出人,有钱粮的出钱粮,秀在此感激不尽!”
说着话,他向在场众人拱手环施一礼。他话音刚落,郑达第一个说道:“刘将军率军进驻朝阳,也是为保我一方百姓之太平,现在刘将军遇到困难,我朝阳百姓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我先表个态,我愿捐出两百万
钱,五百石粮食。”
他此话一出,在场众人脸色同是一变。两百万钱就已经不少了,五百石粮食,更是大手笔,要知道按照朝阳市面的价格,五百石粮食就相当于五百万钱。
与郑达有合作的那几名商贾大户纷纷向他看过去,以眼神询问他,真的有必要出这么多嘛!郑达扫了那几名商贾一眼,然后乐呵呵地低头把玩着酒杯。
见状,几名商贾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其中一人向刘秀拱手说道:“刘将军,小人魏充,愿捐一百万钱,两百石粮食。”
郑达偷偷翻了个白眼,暗骂魏充不知轻重,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如此小气,只捐这么点的钱粮,人家留你又有何用?
另外的三名商贾也都纷纷做出表态,捐出的钱粮数和魏充一样,也是一百万钱,两百石粮食。
只郑达、魏充等五个人,就捐出了六百万钱和一千三百石的粮食,这可不是小数目,光是一千三百石的粮食,便足以养活刘秀麾下这一千多将士一个多月的。
朝阳县府粮仓里囤积的粮食,也才两千石而已。轮到其他人捐款的时候,和郑达、魏充五人相比,简直就太寒酸了,别说没有捐一百万钱的,就连捐十万钱的都罕见,大多是捐几万钱,至于粮食,捐得更少,只几石而
已。
不是他们不想多捐,而是不敢多捐,捐的多了,自家就得断粮,没饭吃。